面向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有效配置

時間:2022-05-28 10:45:00

導語:面向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有效配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向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有效配置

【英文標題】EffectiveallocationofInformationResourcesOrientedtoFastI

nformationNetworks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教委“九五”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面向高速信息網絡

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內容提要】本文在探討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礎上,提出了“

時間-空間-品種類型”三維一體的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過程中我

們應遵循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以需求為導向、公平、市場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補的配置

原則。

【英文摘要】Onthebasisofprobingintothenecessitiesandpossibil

itiesoftheeffectiveallocation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

theessayadvancestheallocationmodelof"time-space-variety",andpointso

utthat,intheprocessofallocation,weshouldabidebythe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ofsocialeconomicwelfare,guideofdemands,e

quityandmutualcomplementsofmarketandgovernmentmeasures.

【關鍵詞】高速信息網絡/信息資源/資源配置/經濟福利/fastinformationnetwo

rk/information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welfare

【正文】

1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按照庫普曼(T.C.Koopmans)的觀點,資源最

優(yōu)配置理論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在給定的生產技術和消費者偏好下,如何將有限的經濟資

源分配于各種產品的生產,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1]。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

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因為網絡信息資源與其他傳統(tǒng)資源一樣,同屬經濟資源的范

疇,具有作為生產要素的人類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選擇性等經濟學特征。正

是這些經濟學特征,使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僅必要,而且可能。

1.1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類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網絡存在和迅速發(fā)展的前提,同時也使信

息資源有效配置成為必要。沒有網絡信息資源需求,信息資源有效配置就毫無經濟意義

可言。網絡信息資源作用于人類經濟行為主要體現(xiàn)于兩個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備、不對稱的經濟環(huán)境中,有助于消除經濟行為中的不確定性,促進經濟決策的

正確進行;二是作為現(xiàn)代經濟活動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過生產使之形成增值的勞動產品

信息資源的稀缺性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數量上的稀缺。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資源“拷貝”的生產不僅極其容易,而且相對于信息資源內容本身的生產成

本來說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資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資源的品種類型在一定的時

間和空間范圍內、相對于特定的經濟行為者而言不是無限豐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術和資源條件下,如何將有限的網絡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和經濟行為者之間進行分

配,以使全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則顯得十分必要。信息資源的稀缺性還可以從信息資源

效用的角度體現(xiàn)出來。在既定的技術和資源條件下,任何信息資源都有一固定不變的總

效用,當它每次被投入到經濟活動中去時,信息資源使用者總可以體驗到總效用中的一

部分。隨著被使用次數的增多,這個總效用會逐漸衰減,并在衰減至零時被徹底“磨損

”掉,不再具有經濟意義。衰減至零并不意味著總效用已全部被體驗到,其程度與信息

資源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和經濟行為者之間的分配情況有關。因此,人們不能不考慮如

何以有限的網絡信息資源在各種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選擇最好的一種,以達到最大

的欲望滿足。

網絡信息資源使用方向的可選擇性是指同一信息資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間作

出選擇,選擇的使用方向不同,產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樣。如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

間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經濟行為者之間作出合理的選擇,以使全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這

正是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見,從信息資源的經濟學特征來看,有效配置信息資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我們還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當前高速信息網絡環(huán)境是信息資源存貯、傳輸和被開發(fā)利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特網是

高速信息網絡的杰出代表。據美國努阿因特網觀察公司調查統(tǒng)計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網用戶已達1.13億人。目前因特網數據庫已逾萬個,圖書館目錄、參考工具書、

全文資料、圖形和影像信息、計算機軟件信息等各種類型信息資源存貯并流通于因特網

網絡系統(tǒng)中,形成了一個豐富多彩、潛力無限的高速信息網絡世界。在高速信息網絡環(huán)

境下,信息流通的時間延遲和空間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無疑問,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資

源開發(fā)利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對相關技術、

設備的依賴性也與日俱增,這勢必會導致信息資源向某一局部區(qū)域過度富集,并進而產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貧窮”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從宏觀上看,這種信息資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相反會產生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不均,并進

一步在網絡上表現(xiàn)為信息浪費、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資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見,

網絡信息資源與其他經濟資源一樣,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對其進行

有效配置。只有進行有效配置,網絡信息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為人類謀福利。

1.2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費理論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消費中,人類的信息需求是一種十分復雜的

社會需求,影響因素多種多樣,需求類型和內容千差萬別,完全同一的信息對于不同的

時間、空間或不同的用戶消費環(huán)境來說,其效用實現(xiàn)程度一般不會相同,有時甚至差別

很大。網絡信息資源盡管量大面廣,但畢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資源面對千差萬別需求必

然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多種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梢姡ㄟ^適當的人為

干預和市場調節(jié),從多種配置模式中選擇一種最優(yōu)或次優(yōu)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實際

上,現(xiàn)行的因特網管理已經試圖作出這種努力,如根據不同的時效性給予信息資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業(yè)和地理區(qū)域用戶群的需求規(guī)律配置不同品種、內容結構和組

織形式的信息資源等等。

網絡系統(tǒng)技術的支撐作用使這種可能性得到更進一步強化。這里所說的網絡系統(tǒng)技

術是維持網絡正常運行和促使網絡在運行過程中揚長避短的相關技術的總稱,如提高網

絡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術、網絡故障的早期診斷和快速處理技術、加快網絡傳輸速度的

技術、網絡信息存取和組織技術、防火墻技術、密鑰技術、病毒清除技術等等。在網絡

時代,網絡系統(tǒng)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實際上可以歸結為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狀況和水平。一

個國家的信息基礎設施越發(fā)達,網絡系統(tǒng)技術就會越先進,時間、空間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傳輸的物理障礙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優(yōu)越的高速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資源在

時間、空間上的配置不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會比其他任何環(huán)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傳輸和信息反饋的實時性,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品種類型余缺的

合理調整和配置也將成為可能,風靡當今世界的因特網已經在實踐上印證了這一點。

2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內容

在高速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矢量上品種類型的配置狀況、特征

和要求構成了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內容。

2.1網絡信息資源的時間矢量配置

網絡信息資源的時間矢量配置是指網絡信息資源在時間坐標軸上的配置。這種配置

從時態(tài)上有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之分,從時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連續(xù)與不連續(xù)之分。信息

資源在時間矢量上配置的經濟意義是由信息資源內容本身的時效性決定的,一條及時的

信息可能價值連城,使沉睡良久或瀕臨倒閉的經濟部門復蘇,而一條過時或過早的信息

則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產生極其嚴重的惡果。換言之,信息效用的實現(xiàn)程度與

時間起始點和時間段大小的選擇密切相關。不同的網絡信息資源,其時效性大小和變化

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資源表現(xiàn)為逐漸過時規(guī)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資源表現(xiàn)為快速過時規(guī)律,還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務信息)資源強烈

地受制于各種不定型因子的干擾和影響,表現(xiàn)出波動性和無規(guī)律性。對于過時規(guī)律明顯

的信息資源而言,其在時間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標的實現(xiàn)較為容易;網絡信息資源有效

配置的難點在于控制和協(xié)調網上無過時規(guī)律的信息在時間矢量上的配置,因為這不僅僅

需要理論上的知識作基礎,更需要有豐富的實際配置經驗,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質的

完美結合。

2.2網絡信息資源的空間矢量配置

網絡信息資源的空間矢量配置是指網絡信息資源在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行業(yè)部門之

間的分布,實質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網絡信息資源的空間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資源內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區(qū)域間經濟活動水平的差異性,它們與

千差萬別的用戶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引起了區(qū)域間信息資源的流通,并進而導致了

區(qū)域間信息資源結構上的差異。按空間矢量配置網絡信息資源就是要運用一切市場的、

非市場的手段調節(jié)和控制網上信息資源在不同國家之間以及同一國家內不同地區(qū)或行業(yè)

部門之間的分配關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網絡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后能產生最

大化的經濟福利。

網絡信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后所產生的經濟福利的大小取決于多種因素,如市

場競爭和價格體系、網絡技術和資源條件、網絡及其所涉及區(qū)域的信息效用和社會公平

以及資源使用者的消費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職業(yè)狀況和工資水平等[4]。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響權重和排列組合方式,這是導致大小不一的經濟福利的內在機理。網絡

信息資源在空間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務就是尋求一種最佳的影響權重和排列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網絡信息資源的品種類型配置

網絡信息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資源的品種類型。由于

對既定的信息資源系統(tǒng)而言,當冗余信息量趨于零(理想狀態(tài))時,該系統(tǒng)必定是不同

內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獨特的性質,因此,網絡信息資源系統(tǒng)規(guī)

模的大小和服務能力的強弱不能簡單地看其信息拷貝數量是否龐大,而應當綜合性地以

信息資源品種類型的多寡及其對網絡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程度作為主要評判依據。

當前,高速信息網絡存在著巨大的開放性,任何入網者都可以將信息在網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獲取網上信息??梢赃@么說,在高速信息網絡上,每時每刻網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斷增多,這必然刺激著大量冗余信息在無“主管”的網絡上迅

速地膨脹。這樣,一方面,千差萬別、無奇不有和日新月異的網絡用戶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網絡信息資源的品種、類型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顯得有限和難以令用戶滿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脹的信息冗余又在網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擾,它們或被重復配置

,造成信息資源品種類型十分豐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價值的信息資源表面形成

一層面紗,使人們難識其廬山真面目。由此可見,盡管當前高速信息網絡上信息資源品

種類型之豐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當大的難度,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依然在所難免。

高速信息網絡上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最終實現(xiàn)勢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場或人為手段從技

術、經濟和人文角度對信息資源實行有效的綜合性的組織管理。

3網絡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原則

3.1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原則

網絡信息資源從生產、傳輸、分配直至開發(fā)利用的全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工

程,其中牽涉到的經濟利益主體之多、涉及范圍之廣、運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這一網絡系統(tǒng)中,每一經濟利益主體既與其他經濟利益主體相聯(lián)系,又保持相對獨立

。配置網絡信息資源勢必涉及到各經濟利益主體之間以及網絡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環(huán)境之間的經

濟利益分配關系。判斷網絡信息資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單純地從某一或某些經濟利益主

體出發(fā),而必須站在全社會的高度,以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為判定標準。

3.2需求導向原則

網絡信息資源不論是在時間、空間矢量上的配置,還是在品種類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據都是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性,我們無法想象將網絡信息資源配置于根本無需

求欲望的用戶手中能導致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用戶信息需求的每一變化都會影響到各

種資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進而影響到配置模式的調整和選擇決策。傳統(tǒng)資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種典型的按需求導向原則設計的模式,該模式首先把資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門,一直到“注滿”為止,然后把“溢出”的資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門

,一直到“注滿”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盡管由于網絡信息資

源的高時效性,該模式引入到網絡信息資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引入時間因素加

以修正和變通,但還是很好地體現(xiàn)了需求導向原則的重要意義。

3.2公平原則

公平是指人們對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道德評價,認為它是否應當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著經濟福利在所有相關的個人或組織之間的分配達到均衡狀態(tài)。這里所說

的均衡分配與平均分配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它要求資源配置者在按照社會經濟福利最

大化原則和需求導向原則配置資源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對待高速信息網絡系

統(tǒng)每一用戶,不偏不倚,不摻雜情感因素。

3.3市場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補原則

市場機制與資源配置是同一問題的兩個不同側面。市場供求、價格、競爭、風險機

制的充分運作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網絡信息資源在生產、傳輸、分配和開發(fā)利用過程中的經

濟利益和經濟關系,以利益驅動構建網絡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大廈。西方經濟學稱市場

手段是調節(jié)一切市場的十分有用的復雜精巧的聯(lián)絡系統(tǒng),高速信息網絡市場誕生十余年

的實踐也充分證明,市場手段在解決跨國信息資源配置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網絡信息資源的另一種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經濟學家霍布森(

J.A.Hobson)認為,為了保證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政府必須干預經濟生活[5]。網絡信息

資源盡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論是生產、傳輸還是分配、開發(fā)利用,都離不開政府的作

用和影響。美國政府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最積極倡導者,這一作用和影響使美國

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信息資源配置狀況和水平亦堪稱各國楷

模。

市場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條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樣的。在實際操作時,

應注意協(xié)調互補,使兩者形成有機的配合。一般地,能夠通過市場手段配置的,就盡量

通過市場的供求、價格、競爭、風險等機制去自動配置;不能或難以通過市場手段配置

的,資源配置者應在前述三項原則的指導下運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參考文獻】

1T.C.Koopmans.Threeessaysonthestateof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bookcompany,1957

2馬費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管理(二).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

(2):3~8

3馬費成等.信息經濟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4查先進.論我國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情報科學,1994,15(2):12~15

5劉滌源等主編.當代西方經濟學說.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

(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