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體育課程教學設計
時間:2022-03-12 09:54:53
導語:芻議體育課程教學設計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教學在整個校園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的地位,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核心方式。本論文首先分析以學生當作參與的中心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挖掘當今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據(jù)此提出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體育課程教學設計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
【關鍵詞】學生參與;體育課程;主動參與;教學設計
一、前言
“HAVEFUN”被視作美國青少年群體積極參與體育項目的一個核心目的及其設計要求,其涵義為“參加的滿足”。經(jīng)由體育的必要流程而讓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從而學生們會產生持續(xù)開展運動的動力。雖然,不少學生都明白運動在維持健康中的重要性,然而,他們的預期心理與體育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存在著區(qū)分。因此,他們并未經(jīng)由體育課渠道來達到滿足鍛煉的目標。就理論層面而言,學生在體育鍛煉項目的參與過程中整個感到愉悅感,在一定程度上和體育教育工作人員的課前教學設計息息相關。毫無疑問,教學包含教和學兩個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通過教學的反饋過程獲得相互之間的提高。教師通過教起到主導的功能,而學生通過積極的學習才可以切實地加以表現(xiàn):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決定的因素是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學過程,從而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體育課程的教學鍛煉并加強自身的素養(yǎng)。
二、以學生當作參與的中心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1.提升體育教學課堂的質量。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會對教學效率產生明顯的影響。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加以歸類,大體上可以把學生區(qū)分成被動型學習以及主動型學習2種,其中,前者必須在外力的驅動下才能夠學習,即在校要教師的敦促下學生才能夠學習,在家則要有家長的監(jiān)督才可以學習。事實上,采納如此的學習方式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地位,相應地,學習的效率亦不會很高,學習效果自然不會理想。后者則可以獨立性地展開自主式學習,無需外部的監(jiān)督力量,且可以全身心地自覺學習,學習的效率自然更高。因而,在展開體育課堂教學時,要圍繞學生參與這個中心展開教學,倘若凸顯出學生這個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參與體育的教學任務之中,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夠提升體育教學課堂的效率。2.加速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進度。國內當下教育的改革突出的是學生積極參加的意識,是當下教學的必然性發(fā)展要求。因此,教師應圍繞學生參加這個軸心展開課堂的設計。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學生積極地參加教學,從而才可以和國內素質教育理念相吻合,切實地推動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學生階段在整個人生的生活和學習階段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特別對于體育這樣一門比較特別的課程而言,更加地明顯。因為體育課本身所承擔著訓練學生身體素質責任的同時,也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的任務。因而,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課堂中,并圍繞學生這個中心展開體育課堂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理念,積極自覺地鍛煉身體,使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塑造堅定的意志和品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三、當今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課堂無法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當下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納的依舊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即教師首先演示教學的技術性動作,然后讓學生模仿練習。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地接受體育的教學知識,從而讓體育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對于體育課這樣實踐性突出的課程而言,學生的主體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傳統(tǒng)體育教學課并未關注到學生的素養(yǎng)、不同學生個體間的區(qū)分及其個性等狀況來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對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中的個性化發(fā)展起到阻礙的不良影響,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無法切實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2.體育課教學課缺乏互動性。在當下的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運動時的一系列技巧因素,而忽視了和學生內部間的有效性互動,并不清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習得技巧的情況,從而難以提升體育的教學效率。學生處于喜歡表現(xiàn)自我的階段,而體育教學課堂正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舞臺,可惜的是,因為體育教師并不重視和學生的有效性互動,從而遏制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3.未能及時地更新體育的教學模式及其內容。國內教育由于受制于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體育的教學內容均和考試密切相關,而和考試并不關聯(lián)的內容,教師大多數(shù)不會在課堂上展開教學,沒有把和知識有關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未能及時地更新教學的具體內容,從而無法和當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所需相匹配。再者,學生都熱衷于新潮的東西,倘若教學內容未能及時地加以更新,那么,學生并不會對學習感興趣,從而對教學質量產生不良的影響。另外,體育教學仍舊是傳統(tǒng)的模式,并未對其加以創(chuàng)新,從而導致教學方式較為單調,進而導致體育的教學課堂索然,難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進而難以凸顯出學生的中心地位。
四、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體育課程教學設計
1.凸顯出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核心教學觀念。深入地探析體育課程的教學與內容目標,可以說是體育課教學所應遵循的本源。圍繞著課程教學這個目標來具體地設計出體育課程教學的每個步驟。首先,體育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多個視角地探討體育教學的可行性方式。遵從教育的教學規(guī)律,了解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經(jīng)由實踐挖掘出適合于學生且能夠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途徑,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體育知識。其次,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時,應改變以往學生從屬地位的觀念,而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新型觀念。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弱化甚至是否定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功能。相反,在圍繞學生中心的教學范式中,體育教師的重要性更加地明顯。作為教師,應發(fā)揮出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功能,即教師應自然、流暢且高效地組織并激發(fā)學生加入到體育教學,基于事先制定的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內容。最后,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時,應指引不同學生間互相尊重,形成友好的溝通和相互幫助的聯(lián)系,同時,借助于這樣良好的人際關系推進學生學習的進度,營造適合的教學氛圍,對教學課堂加以評估,重視學習的流程,及時地挖掘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做好必要的反饋和引導工作。2.強化教師團隊的素質訓練。(1)拓展性訓練的必備條件。對于體育教師素質的拓展性訓練主要包括如下的幾點:1)不低于大專的學歷,擁有扎實的組織行為學、管理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研發(fā)和培訓技能以及教育學等學科的專業(yè)理論知識;2)了解場地、室內、器材、水上以及野外等多樣性項目的具體化操作程序,會靈活地借助于團隊資源來確定訓練的原理及其技巧。雖然體育教師已形成了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也具備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能力,然而,和素質拓展師相比,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師資團隊建設必不可少。(2)引進專業(yè)領域的素質拓展訓練師。除卻體育教師必備拓展性訓練條件之外,還應設置素質拓展訓練相關的課程,打造相應的訓練場地。因此,應積極地從社會范圍內進行公開地招聘,引入專業(yè)素質拓展訓練師資源,或是和社會上專業(yè)素質拓展培訓公司聯(lián)合,在校園里成立素質拓展訓練基地,不單單可以服務于學生的教學,同時可以達到一定的經(jīng)濟實效性,也被視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品牌。(3)對當下的師資團隊進行再培訓?;谒刭|拓展訓練自身的特征,同時顧及到素質拓展訓練師能力的有關要求,對現(xiàn)有師資團隊做好專業(yè)項目的培訓工作,目的在于和所設置的課程基本條件相吻合,并可以確保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3.豐富體育的教學內容。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體育課程教學,應有意識地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調動他們積極參加體育教學課堂的積極性。在展開體育課程實際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教師應額外地設計若干體育項目的游戲。由于多數(shù)學生喜好玩耍,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在體育教學時,把體育知識點以游戲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凸顯出體育教學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從而豐富體育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自覺地加入到體育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體育教學目標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跑步素質是其中的一個要求,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繞著操場跑步。出于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目的,教師可以安排追逐跑等一類的游戲激發(fā)學生跑步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效率。另外,在做好體育游戲之后,教師還可以播放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消除上完體育課的疲倦感。在場地訓練器材時,可以將其中的一個為主,另外兩個為輔,盡量豐富訓練手段的多樣性,從而替體育素質的拓展性訓練奠定扎實的基礎。另外,在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時,還應確保其科學性要求,包括教學的模式、內容、氛圍以及教學評估等多個維度。在豐富教學內容時,應持續(xù)性地思索并概括學生的特點、區(qū)別和規(guī)律,持續(xù)地反思這些教學內容是否與學生所需相匹配,加速學生學習的進程,切實地達到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目標。
綜上所述,要能夠真正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就應將課堂真正地歸還給學生,凸顯出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的地位,而顯現(xiàn)出教師“導”的功能。另外,體育教學課堂本身呈現(xiàn)出體系化、長期性的特點,只有學生始終如一地、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才可能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對“教育目標”難度“適宜度”的思考[J].體育教學,2014(1):36-38.
[2]樊姝皎.體育課教學目標中的問題分析——以《體育名師的教學智慧》中58份教案為例[J].體育教學,2013(5):39-40.
[3]毛振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J].體育教學,2013(6):18-20.
[4]儲培君.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5]祝芳.以“方法”為內容進行教學的含義及策略分析[J].體育教學,2013(8):29-31.
作者:龐儒芳 單位:山西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