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研究

時間:2022-09-03 03:05:58

導語: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研究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對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具有監(jiān)督、約束和激勵作用。在一定審核溝通機制內,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領導干部、被審計部門及相關人員之間能建立互信關系。有效的溝通機制能促進審計雙方的理解與配合,提高審計效率。本文將圍繞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展開研究

關鍵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溝通

經濟責任審計在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管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審核溝通機制是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職能的前提。本文將圍繞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展開研究。

一、審計溝通

審計溝通是以了解被審計單位為目標,與有關人員進行的交往聯系活動。審計溝通包括個人溝通和組織溝通;溝通對象包括被審單位管理層及其上級機關;機構內部機關;被審單位相關外部機關以及各類相關人員。審計溝通以建立審計雙方互信關系,增進彼此理解、交流與配合,提升審計效率為目標。

二、經濟責任審計

(一)經濟責任審計概念。經濟責任審計指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在本職崗位上的財政、財務收支或其他經濟活動的履職情況審查。它由早期廠長離任經濟責任審查制度發(fā)展而來。核心內容是審計評價,對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有監(jiān)督、約束和激勵作用。經濟責任審計為組織部門任用干部提供決策基礎,是對國企人員選拔、監(jiān)督和評價的特有審計種類。(二)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經濟責任審計對象是黨政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中應承擔的直接、主管和領導責任,關注領導干部任期內企業(yè)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應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執(zhí)行情況;國有資產出資人經濟管理和監(jiān)督履職情況等。(三)經濟責任審計特點。經濟責任審計是對國企人員選拔、監(jiān)督和評價的特有審計種類;核心內容是審計評價。其在強化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預防和治理腐敗,落實政策部署和樹立正確政績觀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種類型的責任審核具有以下特點。1.審計人員為財務、黨政“雙精”型復合人才。經濟責任審計以常規(guī)審計為基礎,圍繞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職權履職情況展開,審計對象涉及黨政領導干部。審計人員既要熟悉財政法規(guī)、財務審計知識,也要對不同階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了解,熟悉干部管理、監(jiān)督政策,在審計處理中能較好把握有關審計原則和標準。在目前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未健全背景下,如何運用專業(yè)技能合理評判領導干部的履職狀況成為審計人員面臨的挑戰(zhàn)。2.審計對象是對“人”的監(jiān)督。財務審計以被審計單位的“事”為審計對象;經濟責任審計借助于對“事”的監(jiān)督來貫徹落實對“人”的監(jiān)督。審計直接目標是評價領導人員的個人經濟責任。在常規(guī)審計基礎上,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圍繞單位部門和企業(yè)領導人的經濟決策、管理權和政策執(zhí)行、監(jiān)督權以及廉政建設等“三權一廉”進行審計監(jiān)督和評價。相比于一般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牽涉更多人事關系,面臨的審計環(huán)境更復雜,難度更大。3.服務于干部管理部門。經濟責任審計以組織、人事和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審計申請書或委托書為立項前提,審計服務對象以干部管理監(jiān)督部門為主。審計目的是客觀評價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履職情況,有效進行廉政監(jiān)督,夯實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組織部門任用干部提供決策基礎。審計服務目的標明,只有在特定期限內展開經濟責任審計才能實現服務目的。經濟責任審計時效性較強。4.內部控制評價是必經程序。審計人員圍繞內部環(huán)境、控制活動流程、信息溝通機制、內部監(jiān)督機制等內部控制具體內容,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作全面評價。內部控制評價將進一步明確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和方向;通過流程圖、測試等方式,審計人員能檢查出內控制度的有效遵循情況;通過與內控規(guī)律對比分析,審計人員能發(fā)現實際履職情況與常規(guī)數據間的差異,辨別出被審材料數據的真?zhèn)危沂酒髽I(yè)執(zhí)行層潛在風險,為領導人員的履職情況做初步判斷,提升審計效率。

三、經濟責任審計之工作缺陷

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存在缺陷,包括執(zhí)行環(huán)境缺陷與執(zhí)行能力缺陷兩方面。其中執(zhí)行環(huán)境缺陷具體表現為:先離任后審計;缺失科學評判標準。執(zhí)行能力缺陷具體表現為:審計評判依據不足;審計報告表述不規(guī)范。(一)先離任后審計。我國行政體系尚未形成經濟審計氣候,在實際工作中,經濟責任審計開展滯后。領導干部的任用依據多樣,其中以“政治審核”為主。盡管我國目前已在大力推廣經濟責任審核,以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評價體制,但經濟責任審核在現實中并非必需項目。部分審計活動安排在領導干部調離、升遷之后。審計評價及審計報告對離任領導約束不強。這就導致被審計單位和歷任領導干部不重視審計工作,并有隱瞞、拖延、提供假材料甚至操控經濟責任審核等現象發(fā)生。(二)缺失科學評判標準。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明晰、系統(tǒng)、科學的經濟責任審核評判指標。由于起步晚,實施環(huán)境不理想,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投入與研究不足,導致經濟責任審計理論建設發(fā)展滯后。現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內容仍停留在比較原始的概念階段,評判指標過于籠統(tǒng),評價過程過于格式化,審計層次混亂,審計評判推進緩慢,審計結果時效性不強。評判標準不合理、相關性不高造成審計結果不全面,準確性差,審計評價令人難以信服。理論建設缺失限制了經濟責任審計實踐活動展開,不利于該類型審計活動現實環(huán)境建設。(三)審計評判依據不足。經濟責任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嚴重滯后。現有人才隊伍未能滿足實際作業(yè)技術要求。在經濟責任審核過程中,囿于一般財務審核經驗,審核人員對領導干部的績效評價以領導干部任內企業(yè)業(yè)績指標為主,關注于企業(yè)財務收益真實性、合法性,對經濟效益好壞和管理評價較少,忽視了領導干部在企業(yè)領導崗位上由經濟責任產生的綜合影響和責任擔當。由于國有企業(yè)與中小型民營企業(yè)相比擔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目前的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活動早已超出以盈利性為主的定量指標范圍。(四)審計報告表述不規(guī)范。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具有內在邏輯,呈現特定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它服務于黨政機關、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職評價,評價過程強調以事實為根據。在現有經濟責任審計中,囿于審計人員專業(yè)技能水平,其審計報告表述不規(guī)范,審計評價語言浮夸,報告句式冗長拖沓,濫用修辭現象普遍。審計報告空話、套話連篇嚴重影響了審計評價的專業(yè)度、權威度。

四、構建審計溝通機制

(一)明確審計溝通基本程序經濟責任審計分為準備、實施、終結和后續(xù)四個階段。相應的溝通活動也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準備階段成立審計組、審前調查、編制方案和下達審計通知書等;審計實施階段進點會溝通、審計材料溝通、審計證據溝通和審計底稿溝通等;審計終結階段就審計概況、依據、結論、意見和建議進行的討論交流以及在正式報告形成前編制審計報告征詢意見稿溝通;后續(xù)審計溝通指審計機構為跟蹤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的審查評價活動。(二)重視審計規(guī)劃。審計部門在設計、實施審查作業(yè)時,應注意規(guī)避審計活動中常出現的不規(guī)范行為,提升審計活動的專業(yè)度、權威度。1.嚴肅審計過程,堅持先審后離原則。堅持先審評后離任原則,審計部門要聯合組織、人事、紀委等部門,通過有效協調配合,依次按計劃、實施、考核、監(jiān)督和查處等流程,逐步形成評審報告,并將評審報告結果用作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2.明確評審標準,提高評價科學度。參照國家、地方法律法規(guī),企業(yè)、部門規(guī)章,行業(yè)指標等強制性指標制定明確評審標準;充分考慮企業(y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等經濟指標,并考慮企業(yè)肩負的社會職能,全面評價領導干部的履職狀況,提升評價科學度。3.謹慎取證,客觀評價。評審過程以確鑿事實為依據,定性準確,措辭恰當;對超出經濟責任范圍、審計人員無法取證的事項不予評價;盡可能披露定量證據,以定性表述為主;審查材料與審查結果具有因果關系;能通過復核手段減少審計風險。4.規(guī)范表述。審計表述語言莊重平實,用確切、簡練、標準的書面語,措辭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規(guī)范使用中文簡稱和外文縮略詞;文體格式符合公文要求。(三)善用審計溝通技巧。審計操作過程中,善用溝通技巧,能促進審計工作的開展。1.策劃技巧。內部審計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指標,對領導干部任職期在本職崗位上的財政、財務收支或其他經濟活動的履職情況審查。作為內部部門管理機構之一,應積極建設本部門業(yè)務,開展各部門、各崗位信息收集制度化、內容系統(tǒng)化、傳遞規(guī)范化、處理網絡化工作,使經濟責任考核成為一個動態(tài)過程,及時服務于領導干部的崗位履職工作。2.傾聽技巧。在審核各個環(huán)節(jié),審計人員要學會傾聽。專注、耐心、深入理解式審核收集的材料信息;全面理解發(fā)言者所表達的信息,多聽少說,并給予積極反饋;注意提取溝通過程有效信息;多形式進行審查、訪談,在和睦氛圍下逐步摸清被審計干部、被審查單位內部真實情況。3.發(fā)問技巧。全面系統(tǒng)了解被審查單位經營背景,充分運用政策法規(guī)、行業(yè)指標確立被審查干部的履職評審指標;與被審查單位有關人員、領導干部交流、提問時盡量提出引導性問題;設計的問題避免太專業(yè)或太生硬,避免誤解或引起不舒服;針對重點方面,審計人員不失時機巧妙發(fā)問,發(fā)散挖掘關鍵事項疑點,尋找問題突破口,并在溝通后及時梳理作好記錄;對關鍵信息的確認必須保留好記錄,如郵件、訪談記錄簽名等。4.觀察技巧。訪問或調查問題時,重點關注審計關鍵問題時被訪問者的表達及眼神、動作的細微變化。一旦雙方視線發(fā)生不舒服對視和交流,肢體的懶散,或者表現出無所謂、厭倦或者無聊的表情都會影響談話效果。5.同理心技巧。溝通中保持平等態(tài)度,一切以確切證據為審核前提,不卑不亢;在審核、聽取被審計部門、被審查領導干部過程中,要認真考慮其解釋的合理性,引導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重視事實和現狀;擱置理解上的分歧,不做無謂爭論,并且站在組織立場上理解問題,確保客觀公正原則。

本文圍繞經濟責任審計溝通機制展開了研究,界定了經濟責任審計的范疇、特征,指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與研究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實踐構建起審計溝通機制,具有較強實踐指導意義。相信通過持續(xù)有效的研究,經濟責任審計溝通以及經濟責任審計其他事項在不久的將來將獲得長足突破。

參考文獻

[1]曹曦子.淺談對審計溝通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運用的認識[J].商訊,2019(18):77–78.

[2]高桂紅.關于經濟責任審計中溝通事項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9(36):168–169.

[3]韓曉軍.國有企業(y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1):168–169.

[4]唐厚燕.淺析內部控制評價對國有企業(y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影響[J].納稅,2019(19):204–205.

作者:彭琴 單位:廣西交投物流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