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生產工藝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力生產工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力生產工藝

篇1

關鍵詞:電石法;PVC生產;工藝;綜合利用

工業(yè)技術的進步給工業(yè)生產帶來的巨大進步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每一次工業(yè)技術的革新所帶來的不僅有生產力的進步,而且也帶來了環(huán)境問題,就像我們探討的電石法生產PVC,雖然這種方法給PVC的生產帶來了改進,但是它也帶來了環(huán)境的污染。文章將深入分析電石法生產PVC工藝中的綜合利用問題,提高生產力的同時還要解決環(huán)境問題。

1電石法PVC生產發(fā)展前景預測

1.1宏觀經濟對電石的影響

世界經濟的回暖,以及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國內PVC材料的需求量進一步增長,聚氯乙烯樹脂需求的增長,自然而然的帶動了電石需求的增加,這也就極大的刺激了國內電石市場的供求關系,未來幾年,國內電石的供應量有望進一步增加,這也會給電石法的PVC生產帶來更多的效益。

1.2電力等能源的價格上漲的影響

從2004年開始,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的工業(y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這也就日益凸顯了我國電力短缺的矛盾。在03年,我國的發(fā)電量與實際需求量的差值達到5000億度,占整個發(fā)電量的27%,而且隨著我國工業(yè)生產能力的不斷進步,這一數(shù)字也在持續(xù)增加。這一情況也就日益凸顯了我國的電力緊張問題。而且,像電石法生產PVC這樣的生產技術,十分依賴電力,一旦出現(xiàn)電力緊張,很容易造成生產量的減少,甚至完全無法實現(xiàn)其生產能力,最終造成產品的短缺,給其它行業(yè)甚至整個社會經濟運轉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店里的嚴重短缺也造成了我國電力的價格昂貴,電力作為許多生產行業(yè)的必需品,一旦價格上漲,帶來的是包括PVC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產產品價格的上漲,這將對我國的市場帶來嚴重的影響,但是,隨著電力問題的緩解,PVC的生產也將迎來一個更好的局面。

2電石法生產中的綜合利用

2.1水洗酸的密閉循環(huán)

氯化氫和乙炔的流量比控制在1:1.05到1:1.1之間時,才能實現(xiàn)氯化氫與乙炔的充分反應,這是在電石法生產PVC的關鍵一步。將氯化氫經過冷凍脫水之后可以得到濃度為百分之四十的鹽酸溶液,然后再把這些百分之四十的鹽酸水溶液經過填料水洗塔和泡沫水洗塔的回收,可以實現(xiàn)對質量分數(shù)為20%以上的的氯化氫副產酸的回收。進過這一步驟,可以實現(xiàn)酸的高效回收利用,避免這些氯化氫或者鹽酸在生產過程中的揮發(fā)或滲漏,給環(huán)境帶來的非常嚴重的影響。

2.2環(huán)保性與經濟性

無廢水排放:干法乙炔生產裝置所需的水為上清液,循環(huán)利用水資源,實現(xiàn)整個車間無廢水排放。無粉塵排放:用電石渣生產水泥,將其密閉輸送至水泥公司。氣體污染物排放少:只有在排渣機出口處的水蒸氣中能檢測出少量的乙炔氣體。固體污染物:所排出的電石渣為制作水泥的優(yōu)良材料,亦可作其他建筑材料干法乙炔工藝相對于濕法乙炔工藝無需沉降及壓濾處理,無需渣漿處理。降低了人工費用和設備運行費用。干法乙炔加料是連續(xù)的,無需置換,加料時沒有乙炔氣體排出,排出的電石渣是干的,沒有溶解損失。干法工藝產生的電石渣比濕法工藝經壓濾后的濾餅含水量低24%。濕法工藝產生的電石渣含水量高,若用電石渣生產水泥需要耗費大量煤炭除水。

2.3蒸汽冷凝水的回收

在熟悉了電石法生產PVC的基本過程之后,我們知道在PVC的干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蒸汽冷凝水。而在以前的工藝中這些蒸汽冷凝水一般都會被直接排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或者是當作廢水經性處理,事實上這些蒸汽冷凝水都是優(yōu)質的軟化水,如果就這樣排入地溝里,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這些剛排出的冷凝水溫度過高,會對地下排水管道造成一定的影響。最近提出的新技術,是將這些冷凝水進行回收利用,再次用于PVC的生產。這些冷凝水其實在PVC的生產中還是有很多的用處的,比如可以用來旋風干燥器夾套的保溫工作以及可以利用其較高的溫度進行冬季取暖?;蛘呤菚艿綗崴壑杏糜诩訙鼐酆细鳛槠胀ㄓ盟梢詫D化器進行補水,還有就是制冷機的循環(huán)補水工作。

2.4電石渣的利用

電石法生產PVC材料的工藝過程中,會產生好多的電石渣廢料,這些廢料堿性較強,如果直接扔掉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其中含有的許多有毒物質將會最終流入人類體內。現(xiàn)在普遍接受的技術是采用機械沉降分離、壓濾的方式,分理處廢料中的眾多有害成分,并將廢料重新經過電解、分離等手段,制作成其它可用的材料??梢陨a出墻體材料、純堿和筑路用的濾餅等各種生產材料,實現(xiàn)了電石渣的無公害處理。

3結語

現(xiàn)在的工業(yè)技術革命,已經是我們不僅可以做到工業(yè)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而且可以實現(xiàn)在搞生產的同時,不會造成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浪費。比如,我們談論的電石法PVC生產技術,現(xiàn)在這項技術的革新不但為生產帶來了企業(yè)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利益,而且經過進一步的探索,已經逐步解決了生產廢料的綜合利用問題,這是一種最好的技術發(fā)展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利民.電石法PVC生產工藝中的綜合利用[J].工業(yè)技術革命.2015(2)66-67.

[2]范薇薇.工業(yè)生產中電石法的應用[J].2016(1)84-86.

篇2

關鍵詞:安全管理 重點分析 經驗 措施

安全生產事關企業(yè)改革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局,事關職工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是企業(yè)第一位的職責和任務?;どa一般都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蝕等特點,較大型化工企業(yè)化工生產大都具有工藝復雜,連續(xù)性強,危險源分布集中的特點,一旦發(fā)生事故則會具有波及面廣、影響范圍大、后果嚴重的特點。安全生產如何管理、事故隱患如何排查、操作人員如何培訓,成為制約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的關鍵,必須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重點和要點,抓住安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預防和消除事故。現(xiàn)在,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加強安全管理的重點和要點,不斷探索穩(wěn)定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的新途徑、新方法。

一、安全意識是安全管理的靈魂

安全是企業(yè)的核心利益,安全具有壓倒一切的優(yōu)先權。其本質就是通過行為人的行為體現(xiàn)對人的尊重,讓文化主導行為,行為主導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結果,結果反映文明。就是要讓員工在科學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導下,創(chuàng)造安全的環(huán)境,通過安全理念的滲透,來改變員工的行為,使之成為自覺的規(guī)范的行動。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為天”的安全理念,進一步強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意識,去認識安全、去搞好安全工作。過去,我們在安全文化和行為上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忽略了“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只注重對“物”的管理,以“事”為中心,“關注事不關注人”,隨著人們對生命權尊的重愈來愈強烈,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們要逐漸改變我們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改變尊重“物”權為尊重人的生命權,在確保我們大家人身安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護和挽救公私財物不受損失。牢固樹立安全是我自身需要,時時處處我要安全的全新安全理念。

二、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前提

建章立制,完善規(guī)則制度,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國家對危險化學品行業(yè)實行準入制,制訂了嚴格的審批制度,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yè)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建立健全企業(y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全面可行的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章制度。

《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第十九條分別規(guī)定,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建立健全以法人為首,落實到班組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形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立體式、全方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保證體系,確保企業(yè)具備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規(guī)定的安全生產條件。要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明確職能部門、各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的安全生產職責,使每一項作業(yè)有章可依,有據(jù)可查,以制度規(guī)范約束員工的操作行為。

三、嚴查事故隱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抓好安全管理的重點

化工企業(yè)生產設備種類繁多,各類塔、罐、釜、管道涉及高溫、高壓、深冷等各種工況,各種漿料泵、離心泵、屏蔽泵、壓縮機、攪拌機等動設備轉速高、材質特殊,各種事故隱患隱蔽、事故苗頭眾多,必須狠抓隱患整改,消除“物” 的不安全狀態(tài),把樹立本質安全理念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

1.要確保安全設施不欠賬

《安全生產法》的明確規(guī)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必須嚴格按照“三同時”原則確保安全設施配套完成不欠賬,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yè)。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就必須從設計、施工、監(jiān)理、材料供應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按照安全設計要求嚴格執(zhí)行,杜絕安全欠賬。

2.加大安全投入不減量

機械、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況是實現(xiàn)安全生產的基礎,隨著裝置運行時間的延長,設備老化、儀表腐蝕、管道泄漏等等不安全因素不斷增加,必須加強安全技改投入,為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要保證安全技改投入納入安全專項資金,統(tǒng)一安排,集中使用,??顚S?,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加強安全技術的引進、研發(fā)和利用,采用先進、可靠的監(jiān)控預警系統(tǒng)和設備,加大隱患治理投入,把事故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防止設備帶病運行,優(yōu)化工藝操作,不斷提升企業(yè)設備設施的安全水平,為安全穩(wěn)定長周期運行提供物質保證。

3.加強隱患排查不放松

發(fā)生事故是由于事故隱患沒有及時被發(fā)現(xiàn)或未得到有效治理而釀成的,狠抓隱患整改,消除設備和環(huán)境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確保生產安全的物質基礎。深入開展各種安全檢查就是發(fā)現(xiàn)和查明各種危險和隱患,督促整改落實,堵塞安全漏洞。要全面排查在工藝系統(tǒng)、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yè)環(huán)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重點排查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責任落實、勞動紀律、現(xiàn)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查出的事故隱患要按照分類標準進行分級,建立事故隱患臺賬,按照定人員、定時間、定措施的原則立即進行整改。

4.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操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4.1必須嚴格執(zhí)行工藝技術規(guī)程,遵守工藝紀律,做到“平穩(wěn)運行”。

4.2必須嚴格執(zhí)行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是生產經驗的總結,是保證安全生產,保護職工免受傷害的護身法寶。

4.3不得隨意拆除安全附件和安全連鎖裝置,不準隨意切斷聲、光報警等信號。

4.4正確穿戴和使用個體防護用品。

4.5嚴格安全紀律,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崗位操作。

4.6發(fā)現(xiàn)或發(fā)生緊急情況,必須盡最大努力妥善處理,防止事態(tài)擴大,并及時報告。

四、加強班組安全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基礎

班組是企業(yè)的細胞,是企業(yè)生產經營等活動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加強班組安全建設是企業(yè)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的關鍵,也是減少傷亡和各類災害事故最切實、最有效的辦法。

加強班組建設選好班組長是關鍵。班組長是“兵頭將尾”,處在企業(yè)生產的最前沿,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是各項生產任務的貫徹者、執(zhí)行者。必須選配技術精、懂業(yè)務、會管理、作風正、干勁足、有威信的人推選到班組長的崗位上。真正賦予班組長生產管理、考核分配的權利,并在人員培訓、評先提干、經濟待遇等方面進行傾斜,調動班組長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篇3

關鍵詞:功率因數(shù); 有功功率; 無功功率; 損耗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每臺供電設備都有額定容量, 即視在功率。在有感性負載時,用電設備輸出的總功率中, 既有有功功率,又有無功功率。因此,加強無功功率補償措施,提高功率因數(shù),增強用電設備效率,就可使供電設備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從而節(jié)約電能,這對全面開展節(jié)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 無功功率產生的原因

電力系統(tǒng)中的無功功率主要是感應電動機的勵磁與漏磁消耗、電力變壓器與線路損耗等。無功功率損耗造成電壓降低,并且在傳輸與交換過程中損失大量有功電能,降低了輸變電的負載能力。在電力系統(tǒng)中,電能經過幾次電壓變換,無功損耗也可高達 30%~40%,其無功損耗主要與供電負荷的組成及電壓變換次數(shù)有關。

2 功率因數(shù)的要求及其與用電設備的關系。

功率因數(shù) cosφ是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以 cosφ表示,即:

cosφ==

cosφ 的數(shù)值為 0 ~100%。

由 P=Scosφ可知,當S一定時,功率因數(shù)cosφ越低,有功功率就越小。

2.1 功率因數(shù)主要受感性負載的影響

功率因數(shù)反映了負載從電源接受的視在功率 S 中有多少轉換成了有功功率 P, 其主要取決于電感性負載中電阻與感抗的數(shù)值。感性負載不消耗能量, 但感性負載與電源間功率的交換, 其本身需要一定的無功功率。并且需要的無功功率越大、功率因數(shù)就越低,而有功功率 P是一定值,自然供電容量會因功率因數(shù)的偏低而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如何減少用電設備與電源間能量的互換,是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關鍵。

2.2 不同用戶的功率因數(shù)應達到下列規(guī)定高壓供電的電力用戶, 功率因數(shù)為 0.90 以上;其它 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用戶(如大、 中型電力排灌站), 功率因數(shù)為 0.85 以上;農業(yè)用電, 功率因數(shù)為 0.80。功率因數(shù)越高, 即無功功率越少,發(fā)、供、用電設備越能夠充分發(fā)揮其能力。故提高功率因數(shù)是節(jié)約無功電能的有效途徑。

2.3 用電設備功率因數(shù)低的原因

(1) 大量采用感應電動機或其它電感性用電設備(如電焊機、 感應電爐等);

(2) 電感性的用電設備配套不合適或使用不當造成設備長期輕載或空載運行;

(3) 大量采用氣體放電型燈具作照明光源;

(4) 變電設備的負載率偏低。

2.4 功率因數(shù)與線路損耗的關系

功率因數(shù)與線路損耗關系如表 1 所示,該表以功率因數(shù)為 1 時的線損為基數(shù)進行比較。

表1 功率因數(shù)下降與線損增加對比表

cosφ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Δp% 11 23 38 56 78 104 136 178

2.5 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好處

(1)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提高發(fā)電、 供電(發(fā)電機、 電力線路、 變壓器等)設備的供電能力, 同樣的設備可以更充分的利用;

(2)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提高用戶設備(如變壓器等)的利用率, 節(jié)省用戶電氣設備投資;

(3)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降低電力系統(tǒng)電壓損失和減小電壓波動, 改善電能質量;

(4)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減少輸、 變、 配電設備中的電流,因而降低電能輸送過程中的損耗, 節(jié)約電力;

(5)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減少電費開支。

3 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措施

提高功率因數(shù)主要是補償無功功率, 采用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 以分散補償為主, 以取得最大的節(jié)能和經濟效益。

3.1 無功補償?shù)念愋?/p>

無功補償主要有:高壓集中補償、 低壓集中補償和就地補償三種。

(1) 高壓集中補償:補償裝置要裝在變電站的高壓母線上, 它只能對裝置之前的線路進行補償, 單位內部用電設備的無功功率得不到控制,不能實現(xiàn)很好的補償作用。

(2) 低壓集中補償:是將補償裝置安裝在臺區(qū)內各配變的低壓母線上, 通過對電源的無功補償來提高整個變電所所屬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shù)。這種方式在低壓供電中應用較廣。

(3) 就地補償:就是補償裝置安裝在各大型用電設備進線處,使其無功功率得到補償, 這是一種較徹底的補償方式,但對于用電設備多而雜的單位,不適于采用這種補償方式。

在進行補償時,應防止無功的過補償。過補償不僅增加投資, 降低補償?shù)慕洕б妫?而且還惡化電壓質量,給電網和用戶帶來危害。

3.2補償容量的選擇

采用無功補償,可以有效地降低配電網的線損,改善電壓質量,提高配電變壓器的供電能力和用電設備的出力。以用電設備為例:若將電動機所需全部無功功率給予補償?shù)脑?,假設功率因數(shù)補償前為0.7,補償后達到1.0時,可變損失可減少51%,配電變壓器的供電能力將提高30%。(見表2)

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變損耗減少的的計算公式:

P% = [1-(cosφ1/cosφ2)2]×100%

提高功率因數(shù)變壓器增加供電能力的計算公式:

Sz % =[1- ( cosφ1/cosφ2) ] ×100%

表2提高功率因數(shù)與降低可變損失和增加變壓器供電能力的關系

功率因數(shù)由右列數(shù)值提高到1.0 0.6 0.65 0.7 0.75 0.8 0.85 0.9 0.95

可變損耗降低P(%) 64 57.75 51 43.75 36 27.75 19 9.75

變壓器增加供電能力Sz(%) 40 35 30 25 20 15 10 5

4 補償后的經濟效益

提高功率因數(shù)降低配網損耗,實現(xiàn)無功的最優(yōu)化配置和補償。首先要認識到無功功率也是一種資源;其次要在提高設備自然功率因數(shù)的基礎上重視無功補償,實現(xiàn)電容器投切的優(yōu)化控制;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無功補償設備運行維護制度,保證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只有既重視無功補償?shù)陌惭b,又重視投運后的運行維護,才能真正實現(xiàn)無功功率的合理分布,從而達到節(jié)能降損之功效,使供用電雙方共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離子膜;電解法;鉀堿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市場對于鉀堿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在鉀堿產業(yè)的發(fā)展上,我國相應技術手段相對于發(fā)達國家來說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現(xiàn)實中的生產需求,同時還伴隨著污染大、能耗高和產品質量低等問題的產生。離子膜電解法生產鉀堿是現(xiàn)今比較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段,有效地改善了上述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就這一技術來進行具體敘述。

一、鉀堿的生產工藝

我國對于氫氧化鉀的生產方法主要采用隔膜法,一部分企業(yè)采用離子膜法,現(xiàn)今隔膜法的應用最為廣泛,但隨著近些年一些問題的產生,企業(yè)對于離子膜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下就對離子膜法的生產工藝作以闡述。

(一)優(yōu)點

相比于傳統(tǒng)的隔膜法,離子膜法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①能耗更低:生產一噸氫氧化鉀的用電能耗要大大低于采用隔膜法的用電能耗(離子膜法:1570kW?h/t,隔膜法:2160 kW?h/t)。②產品質量更高:采用離子膜法獲得的氫氧化鉀純度更高。③投資更?。翰捎秒x子膜電解法比采用隔膜法在成本上要少20%左右。④氯氣、氫氣純度更高,純度可以超過99%。⑤對環(huán)境污染影響小:相比于采用隔膜法會產生石棉廢物等污染環(huán)境的物質,采用離子膜電解法不會產生廢物。

(二)工藝流程

1、一次鹽水精制

將裝置回收水、電解脫氯淡鹽水和補充的水注入裝有原鹽的融鹽桶中配制出飽和粗鹽水,在流入反應槽之前向粗鹽水中加入精制劑,粗鹽水中的鎂離子和精制劑進行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同時,粗鹽水中的腐植酸和鹽藻類等有機物可以被次氯酸鉀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用加壓泵將反應槽中的粗鹽水送出,通過氣水混合器和加壓溶氣罐進入到預處理器中,向預處理器中投加氯化鐵溶液和碳酸鉀溶液,粗鹽水中含有的鈣離子可以和碳酸根離子進行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之后將反應后的粗鹽水注入中間槽,通過膜濾器過濾得到精鹽水,過濾出的其他游離氯進入鹽水的貯槽中,將沒用的濾渣排入排渣桶。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過濾膜本身的過濾能力和過濾效果,要定期采用15%的鹽酸溶液對濾膜進行化學再生。

2、二次鹽水精制

鹽水在經過一次精制后進入離子交換樹脂中進行二次精制,在這一過程中,鹽水中含有的微量鎂離子和鈣離子等陽離子得到有效去除。

3、電解

鹽水經過二次精制后進入電解槽,在陽極室內經過電解產生氯氣,同時水中的鹽分得到分解產生了鉀離子;在陰極室內經過電解產生氫氣。陽極室產生的鉀離子會和陰極室產生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鉀溶液,這部分堿溶液會流入堿液受槽。在電解過程中產生的氫氣和氯氣會被分別吸收進行氫氣和氯氣的處理。

4、蒸發(fā)

產生的氫氧化鉀溶液流入堿液受槽后會經過兩效降膜蒸發(fā),進一步使氫氧化鉀的濃度得到提高,之后流入特定濃度的堿槽,用特定泵進行收集等待后續(xù)處理。在蒸發(fā)過程中冷凝所得到冷凝液用于鍋爐的循環(huán)利用和鹽水進行一次精制。

5、氯氣的處理

鹽水經過電解后產生的濕氯氣首先要進入氯氣洗滌塔進行洗滌,之后再進入氯氣冷卻器進行冷卻,使氯氣的溫度下降到12℃至15℃,通過水霧分離器送至填料塔中與其中的硫酸進行逆流接觸,進行第一次的脫水。經過第一次脫水的氯氣之后再被送入泡罩塔中與高濃度的硫酸進行逆流接觸從而獲得第二次的脫水。經過兩次脫水后的氯氣最后用酸霧捕沫器進行氯氣的最后一次脫水,之后送入氯氣壓縮機內加壓壓縮收集利用。

6、氫氣的處理

鹽水經過電解后產生的濕氫氣溫度可以達到85℃,需要進入洗滌塔內進行冷卻水的噴淋和洗滌。噴淋后濕氫氣溫度得到大幅下降,可以達到45℃左右,同時,氣體中含有的一部分蒸汽冷凝水和堿霧也會被冷卻水帶走。

冷卻后的氫氣之后會被送入氫氣壓縮機做進一步的壓縮,然后進入兩段冷卻器中用冷凍水和循環(huán)水分別進行冷卻。通過這一過程,濕氫氣中超過七成的水分會被冷凝下來,其中一少部分的冷凝水會以霧滴的形式存在于氫氣中,需要進行除霧處理來減少堿霧和水霧的摻雜。所以,在最后用水霧捕沫器進行收集時要在捕沫器上安裝過濾設施。

7、事故HCl氣體的收集

由于生產過程中不受控制會在一些工序中產生HCl氣體,做好事故氣體的收集工作同樣十分重要??梢圆捎蒙a用水來對事故氣體進行收集,制備出工業(yè)鹽酸。這些事故氣體需要先后經過兩個事故降膜吸收器和來自于尾氣吸收塔中合成的稀鹽酸相吸收,產生一定濃度的工業(yè)鹽酸,這些工業(yè)鹽酸會從吸收器的底部流進工業(yè)鹽酸貯槽,用專用的鹽酸泵收集送出。

二、工藝的改進

(一)提高膜質量

離子膜電解法采用的膜片是一種陽離子交換膜。早期大多采用全氟磺酸離子膜,這種離子膜以磺酸基團來作為離子的交換基團,具有電解耗能低、電阻小的特點,但由于磺酸基團本身具有親水性,不能很好的阻隔陰極槽內的氫氧根離子,這就造成了鹽水再進行電解時的電流效率過低,成本過高。針對這一問題專家研制了一種全氟羧酸膜,這種膜親水性和含水率較小,但具有更大的電阻和電流效率。之后,專家又結合這兩種的特點研究出全氟羧酸-全氟磺酸復合膜,實現(xiàn)了制堿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

同時,提升離子膜本身的電流密度可以有效提升鉀堿的產量,目前質量較高的離子膜電流密度已經可以達到10kA/m2,相比于過去普通的離子膜來說,電流密度增大的同時,槽電壓并沒有大幅度的提升,這種新型、高質量的離子膜在今后勢必會投入到大量的生產操作中。

(二)管件的材質

電解槽中產生的濕氯氣本身濕度大、溫度高,對一般的金屬具有很大的腐蝕性?,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企業(yè)用來收集氯氣的管道采用的都是法奧利特管,這種管道的材質對于氯氣防腐性較差,運行幾年內壁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腐蝕,管壁也會越來越薄,為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玻璃鋼的管道是一種以玻璃纖維作為材質的管道,對濕氯氣就有很強的抗腐蝕性,很適合用于來代替法奧利特管。這種玻璃鋼管同時還會加入合成樹脂來作為粘合劑,具有耐溫、強度大、質量輕、隔熱、電絕緣、耐腐蝕和隔音等諸多特性。

(三)系統(tǒng)廢水的回收利用

在離子膜系統(tǒng)中通常使用反滲透來實現(xiàn)對廢水中離子、微小懸浮物和有機物的去除,這種方式的基本原理是:滲透膜會將水溶液進行分隔,水和溶液兩相之間存在一定的滲透壓。通過這一原理工廠就可以通過向水中進行適當?shù)募訅菏乖艿揭欢ǖ膲毫?,通過滲透作用變成無雜質的純凈水。水中的溶解物會受到滲透膜的阻隔作用而富集,工廠對于這部分廢水進行集中收集排放,獲得的純凈水可用來回流利用。其中水的回收率可以達到50%左右,收集到的較高濃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亞硫酸氫鈉和六偏磷酸鈉,這些物質都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需要工廠做好回收的工作。

通過反滲透來實現(xiàn)系統(tǒng)廢水的回收利用不但節(jié)約了大量的原水,還能夠有效地避免水垢的產生,降低了系統(tǒng)的維護費用。

結語:

離子膜電解法對于鉀堿的生產來說是一種較為實用的工藝手段,在氫氣和氯氣的制備上具有很強的先進性,采用這種方法用來進行鉀堿的生產對于企業(yè)提升自身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具有很大的意義,在今后擁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龔西.關于離子膜電解制堿裝置穩(wěn)定運行的分析探討[J].化工管理,2013(14):155-156.

[2]李新民,王小敏,張菊青.離子膜電解常見故障及處理措施[J].氯堿工業(yè),2012(01):251-252.

[3]杜疆,孔軼眾,王建川,等.離子膜電解鹽水中雜質含量的控制[J].氯堿工業(yè),2009(06):99-100.

篇5

Abstract: Taking core course of electronic product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of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major as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scribe learnfield course from ability and study content; explains principle which study situation design should be followed, taking improved study situation from original designing of study situation; describes teaching design of study situation from study objective,main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sugges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 too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taking a study situation as example, and expounds study situation task letter and guiding text design.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rough the practical test.

關鍵詞: 學習領域課程;學習情境;教學實施設計;教學資源

Key words: learnfield course;study situat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resources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5-0222-02

1 學習領域課程描述

學習領域課程,也就是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對學習領域的課程明確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提出了通過解構與重構來掌握工作過程知識的問題。學習領域課程中所提出的工作過程,意在用一個動態(tài)的結構把技能與知識緊密結合起來。

在對學習領域課程進行描述時,既要有能力方面的描述,也要有理論知識方面的描述。下面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核心課程“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為例進行敘述。

1.1 學習領域課程能力描述

1.1.1 專業(yè)能力 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特點,根據(jù)現(xiàn)有加工條件分析加工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正確選擇裝接材料與裝接工具;能夠識別檢測元器件,按照工藝要求進行器件成形操作,進行元器件的插裝與導線加工;能夠手工或使用設備完成焊接、補焊、裝配,會使用常用工具、儀表進行質量檢驗;能根據(jù)工藝流程及勞動組織特點,制定生產工作計劃,編制裝接工藝卡,闡述裝接規(guī)劃并獲取客戶的認同;能完成對手工裝接工具及半自動流水線生產設備的維護與維修;能從質量與經濟的角度考慮設計電子裝接工藝流程,能合理預算裝接成本,預測產品質量目標;能關注勞動保護與環(huán)境保護,能夠合理評價生產工藝與組織管理,提出優(yōu)化方案。

1.1.2 方法能力 具有謙虛、好學、自學的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具有勤于思考、做事認真的良好作風;具有獲取、分析、歸納、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術的能力;具有合理利用與支配資源的能力;具有較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工作計劃的能力;具有較好的邏輯性、合理性的科學思維方法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1.1.3 社會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敬業(yè)樂業(yè)的工作作風;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

1.2 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描述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學習領域課程主要學習內容為: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印制電路板的制作、元器件插裝與導線加工、焊接與拆焊、電子產品的裝配、整機產品的性能檢驗與調試、裝配流水線的生產管理。

2 學習情境教學設計

2.1 學習情境規(guī)劃 一門學習領域的課程要通過M個學習情境來完成。本課程選擇了5個學習情境。課程設計時要求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獨立的,并且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是同一個范疇的東西,這樣才能進行比較,否則就喪失了其比較的意義。如果學習情境不屬于同一個工作范疇,并且把工作過程的步驟作為學習情境,是不合適的。

學習情境的設計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各學習情境之間具有平行、遞進和包容的關系,以項目的方式,產品作為載體,項目的選取也考慮到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在教學設計上考慮到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從老師全面指導的封閉型逐步到學生獨立完成工作過程的開放創(chuàng)新型。幾個學習情境的設計是同一范疇不同的難度,在課程實施時,伴隨著學習情境難度的增加,教師講得卻會越來越少,學生自主學習的分量越來越多。因為在這樣一個系統(tǒng)化的課程設計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越來越成為主體,學生的能力越來越強。

學習情境的名稱描述屬于實體性、職業(yè)寫實性的描述,要有極大的開放性。這使得學生能通過同一個范疇的具體的學習情境的比較和鑒別,進而在“具象”中懂得“范疇”,形成概念。能使其以后在面對超出五個工作過程之外的新的實際工作情境時從容應對。因此,學習情境從職業(yè)寫實性的描述提煉歸納成職業(yè)概念性的描述。圖1是經改進后設計的學習情境。

從現(xiàn)在設計的學習情境描述來看,這樣的學習情境就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可替代性。學習情境載體的形式是以項目的方式,是概念性的歸納,學習情境載體的內涵是產品,是開放的,可替代的。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符合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規(guī)律。五個學習情境的設計,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項目。在這樣一個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設計中,學生的能力也會逐步從經驗層面上升到策略層面,這也正是高職“高”的一個體現(xiàn)?!半娮赢a品生產工藝與管理”學習領域課程學習情境規(guī)劃如表1所示。

2.2 學習情境教學設計 對于每個學習情境從學習目標、主要內容、教學方法建議、教學實施設計、教學資料工具、考核與評價六個方面進行描述。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改革,重點應放在學習情境的教學設計上,關鍵是教學實施設計。應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進,融“做、學、教”為一體。教師的作用應該從傳授為主,轉變?yōu)橹笇橹鳎粚W生的角色也應該從被動的聽為主,轉變?yōu)橹鲃拥木殲橹?。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和做中構建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引導學生將專業(yè)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工作之中,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高職教育規(guī)律,達到教學目的,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以學習情境五為例,進行如下描述:①明確學習目標。②確定主要內容。③教學方法建議(如圖2所示)。④教學實施設計。

教學實施詳細設計如表2所示。

上述對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學習情境教學設計,目前,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加以應用。由于任務驅動,實際動手的機會多了,學生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經過三屆學生的教學實踐,學生對這種行動導向的授課方式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了,學習的效果也大大改善。學生在考取電子設備裝接工職業(yè)資格證書時全部通過。證明教學設計合理,成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姜大源.世界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其啟示.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2).

篇6

關鍵詞 風力發(fā)電機組;裝配工藝研究;精益生產

中圖分類號:TM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5-0002-02

1 國內風力發(fā)電發(fā)展現(xiàn)狀

從2012年起,中國風電建設模式從“大基地為主”走向“大基地+分布式齊頭并進”,轉變的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風資源和消除“大基地”項目限電壓力;雖然不利因素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風電行業(yè)。但是,風電行業(yè)在2012年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到2012年12月末,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2733兆瓦。

2 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yè)現(xiàn)狀

目前,國內整機制造業(yè)存在著過多企業(yè)一哄而上的狀況,截止到2011年底,國內風電整機生產企業(yè)達86家,超過全球其他地區(qū)風電設備廠商總和。

但事實上,真正具備規(guī)模化產銷優(yōu)勢的企業(yè)也不過10家左右。其中年產銷達到1500臺以上的規(guī)模企業(yè)只有不到十家。其余絕大部分企業(yè)產銷量較小,沒有達到規(guī)?;a,大部分企業(yè)處于樣機實驗和調試階段?,F(xiàn)在國內投資風電設備總裝廠資金門檻比較低,由于不會帶來像鋼鐵、水泥等行業(yè)那樣的沉淀資本投入,因此很容易導致供大于求的現(xiàn)象。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國內的風力發(fā)電機組設計技術并沒有實現(xiàn)獨立自主。雖然有一部分企業(yè)通過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本掌握的風電機組的制造工藝,但是在裝配質量上與國外老牌風電企業(yè)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風電設備的主要制造國,但是從整體風電機設計技術上將,仍處于落后水平。

3 精益生產應用情況現(xiàn)狀

精益生產來源于日本的生產管理方法,包括看板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快速換模技術等。精益生產的關注點是從原材料到最終交付到用戶的過程,其中包括原材料供應過程、備品備件供應過程、非生產供應過程、生產現(xiàn)場和產品銷售過程,同時包括產品的設計過程。

精益生產在國內的應用情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眾多外資企業(yè)在將其制造工廠建立在國內,同時帶來了外資企業(yè)先進的精益生產方式。但是,我國企業(yè)在消化和吸收精益生產的過程中,僅僅是模仿或借鑒的多,開發(fā)運用的少,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同時,這些企業(yè)在引入精益生產時,注重綱領性文件,而在具體實施的工作方面準備不足,基層職工積極性和參與程度不高,導致精益生產執(zhí)行不暢,更加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更有一些企業(yè)在實施精益生產時背道而馳,不僅沒有節(jié)約成本、沒有提高效率,還給企業(yè)帶來了危機。

我國的風力發(fā)電技術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較快,面臨的問題也較多。所以,本文在進行風電發(fā)電機組總裝廠的精益生產分析研究時,可借鑒的相關經驗與成功案例并不多。

4 問題分析

精益生產的目的就是優(yōu)化生產布局,調整生產結構,消除浪費。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問題分析:降低質量缺陷,縮短周期時間,降低使用成本。

4.1 分析問題的準則

1)是否適合質量改進的方法和工具?

2)規(guī)模(Scope)是否適當?復雜的問題可能需要區(qū)分為幾個專案。

3)改進目標之數(shù)據(jù)搜集是否足夠?

4)使用最小的資金投入。

5)公司是否具備此項專長?

6)視專案性質,至多3~6個月內需完成。

7)設定專案財務指標,以硬性節(jié)約(Hard Saving)為主。

4.2 存在的問題

1)零部件投運。目前裝配車間零部件投運效率不高,6個零部件庫房,零部件雖然按照工序的布置存放,但是投運的線路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導致投運的效率偏低。

零部件使用的儲料盒沒有根據(jù)零部件大小、規(guī)格、類別進行分類,不方便投運。

零部件的投運數(shù)量沒有規(guī)范,沒有按照生產排班進行投運,管理比較混亂。

在零部件入場檢驗只有通用的檢驗規(guī)范,沒有針對不同零部件的檢驗規(guī)范,致使存在缺陷等問題的零部件進入庫房,進而進入裝配。

2)物流線路。裝配車間內部優(yōu)化物流線路目前與工序位置一致,也是直線布置,一旦某一工序出現(xiàn)問題,將阻止整個工序進行,只能將有問題的半成品擱置在工序旁邊。

沒有按照零部件使用時序分類,沒有規(guī)劃零部件暫存區(qū)、中轉區(qū)、大部件區(qū)和小部件區(qū)。個別工序運轉車輛存在干擾。

裝配車間內部與外部物流路線的銜接存在問題,運輸不及時。只有一個成品庫房,裝配合格的產品不能夠及時轉運至成品庫。

3)工裝優(yōu)化設計。目前機艙裝配的大部件如機艙底座、偏航電機、扇熱風機等部件的工裝沒有統(tǒng)一,每個大部件有好幾種工裝,工裝數(shù)量較多,工裝之間不能通用,利用率較低。

目前裝配用的零部件在每個工序位置上都占據(jù)了大部分位置,沒有單獨的轉運臺車,沒有轉運通道,極易發(fā)生零部件轉運磕碰。

4)現(xiàn)場管理。目前現(xiàn)場管理雖然實現(xiàn)了看板化管理,但是沒有區(qū)分材料區(qū)和產品區(qū),生產看板和取貨看板數(shù)量不足,要求不夠細致。

看板設計不合理,工序內容沒有顯示零部件數(shù)量、工序位置、工裝等信息,看板的形式沒有應體現(xiàn)企業(yè)文化。

現(xiàn)場文件管理按照文件的使用狀態(tài)(如:在用、作廢)進行了分別存放,但作廢文件夾并未進行明確標識,存在誤用的風險。

車間工具放置柜,標識為文件放置柜,但是工具放置柜上掛置大捆電纜,車間整潔度差。

查計量器具臺賬,計量器具沒有分區(qū)標示,放置混亂。同時在計量器具室發(fā)現(xiàn)有作廢的文件。

5)合理化建議。目前車間沒有開展合理化建議制度,員工智慧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要充分發(fā)揮最廣大員工的積極性,為公司獻計獻策,不斷改善裝配工藝。應該在零部件投運、物流線路、工序時間、工序位置、工裝優(yōu)化、人員配置等方面收集合理化建議。

5 結論

精益生產是消除浪費,糾錯,持續(xù)改進,追求完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結合工業(yè)工程技術,各種專業(yè)技術等管理工具進行分析。涉及組織結構調整,生產管理,物流管理和其他領域,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困難的改造工程。然而,與其他一些新的管理模式相比,精益生產的推行成本低,收益大,尤其是對于我國現(xiàn)階段的風電制造業(yè),精益生產可以消除浪費,降低庫存,減少人員,簡化流程,提高效率。通過本文對風力發(fā)電機組總裝廠現(xiàn)有問題的分析,下一步將設計出一套風電制造企業(yè)精益生產實施步驟,進一步優(yōu)化工藝,提高工作效率,使企業(yè)提高競爭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賈江麗.精益生產在制造業(yè)中的應用初探[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0(117).

[2]王仕卿,宋建林,李景元.精益生產方式在車間生產中的作用[J].車間管理,2005(01):4.

篇7

[摘 要]在國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背景下,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校企混編師資團隊,積極探索(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從實訓環(huán)境、師資隊伍、教材建設、教學模式和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教學實踐證明,改革與實踐提升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關鍵詞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蘇省高等職業(yè)院校計劃資助項目“高級訪問工程師” (編號: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6] 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è)院校要緊密聯(lián)系行業(yè)企業(yè),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yè)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yè)為主組織實訓?!边€提出了“高等職業(yè)院校要積極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開發(fā)課程,根據(jù)技術領域和職業(yè)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yè)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yè)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yè)性。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yè)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p>

在國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與多家電子企業(yè)合作建立以生產性實訓為主體的實戰(zhàn)實訓環(huán)境,建設以校企“混編師資團隊”為主體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積極探索《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經過近五年的教學改革與實施,在實訓環(huán)境、師資隊伍、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教學模式、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課程性質及定位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無線電技術等電子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 陶在學院“新四塊”課程體系中屬于崗位能力課程。課程依據(jù)電子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相關職業(yè)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設置的,對專業(yè)所面向的電子產品制造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的達成起支撐作用。課程以高職教育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學內容依據(jù)企業(yè)調研、行業(yè)發(fā)展需要并參照“無線電裝接工”的國家職業(yè)標準,實踐操作從企業(yè)真實生產案例獲得,注重操作規(guī)范、裝配技巧和檢測流程,充分展現(xiàn)職業(yè)教育教學的基礎性、實用性、操作性等特點。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任務引領的項目活動,掌握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承擔各類電子產品的裝配、生產工藝和管理的工作任務,同時通過電子生產與管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理念。增強職業(yè)變化的適應能力,為發(fā)展職業(y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努力實現(xiàn)高等職業(yè)教育與企業(yè)崗位人才需求零距離。

二、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自2009年起,學院與南京新聯(lián)電訊儀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聯(lián)無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內建立“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學院調整原有的焊接裝配實訓室、調試與檢驗實訓室和維修實訓室,按照企業(yè)生產實訓要求設立了產品裝配生產車間、產品調試維修車間、倉庫、管理辦公室,由公司出資裝修和營造企業(yè)氛圍。

同時,企業(yè)提供了頻譜分析儀、邏輯分析儀、掃頻儀、失真度測試儀,數(shù)字存儲示波器、高頻信號發(fā)生器、頻率計等電子測量調試儀器設備59臺套,總價值約320萬元?!半娮赢a品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僅承擔學院的教學任務,保證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而且還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企業(yè)的生產任務。

同時, “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專任教師進行企業(yè)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院每年安排2-3名專任教師到“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企業(yè)實踐,截止目前已經有14名教師在“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完成企業(yè)實踐,專業(yè)教師在“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中學習了企業(yè)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同時在基地指導學生完成各項實訓任務,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構建校企混編師資團隊。根據(jù)“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際情況,學院派出H名專職實訓教師、2-3名企業(yè)實踐專任教師、1名管理人員,企業(yè)派出1名副總工藝師、3名助理工藝師、3名工藝員、1名助理工藝員、2名檢驗人員、2名管理人員、3名生產輔助人員,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師和企業(yè)人員構成的混編師資團隊。 閩混編師資團隊構成后,校企聯(lián)合對混編師資團隊進行培訓,提升專任教師在實際生產流水線上的時間指導能力,提高企業(yè)技師,工程師的教學技能與水平。

在課程教學中,企業(yè)工程師主要負責企業(yè)文化、裝配工藝、調試工藝、測量與維修的工程實訓等實戰(zhàn)教學,校內教師主要負責基本裝配焊接技術、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礎教學,兩種師資根據(jù)各自優(yōu)勢,通過實訓項目相互結合,協(xié)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并實施教學。通過深入南京新聯(lián)電子、泰之聯(lián)、愛立信、三寶科技等企業(yè),與公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訪談以及畢業(yè)生問卷調查,明確了電子制造類崗位對學生電子產品生產技能的要求,并確定了課程內容。根據(jù)課程的教學要求加強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設,通過與企業(yè)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業(yè)真實典型產品(如數(shù)傳電臺、信號發(fā)生器、示波器、計數(shù)器、無線信號屏蔽器等儀器設備)為載體,選取滿足工程性、實戰(zhàn)性實訓要求的項目內容,將企業(yè)生產工藝及管理、調試測試知識融人教材,撰寫校企合作教材。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是實訓類課程,總學時為56課時,實訓2周。課程教學第1周安排在校內電子產品裝配實訓室,主要進行電子產品裝配技能的基礎訓練,第2周安排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主要進行企業(yè)文化的學習及以企業(yè)真實產品(如數(shù)傳電臺、信號發(fā)生器、示波器、計數(shù)器,無線信號屏蔽器等)為載體的生產工藝、調試工藝、測量與維修的工程實戰(zhàn)訓練。

4.校企共評,完善課程考核機制。課程考核改變以往學校教師作為單一主體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考核機制,形成校內教師考核和企業(yè)工程師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機制,問根據(jù)實訓環(huán)節(jié),按項目完成情況、操作規(guī)范性分別由學校教師和企業(yè)工程師在不同實訓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分,制定合適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過2年的實施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標的細化。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考核按階段進行,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能力的考核。第,周學生在校內實訓室實訓的基礎能力考核,占50%。由校內專任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實訓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其中,平時表現(xiàn)占5%,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考核占20%,焊接質量考核占加%;實習報告占5%。第2周學生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的綜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業(yè)工程師根據(jù)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給出。其中,工作態(tài)度、團隊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產占5%,裝配工藝文件制作占5%,裝配工藝過程占15%,規(guī)范操作占10%,交驗合格率占5%。

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高等職業(yè)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高職院校專業(yè)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保證。通過對《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從校企共建實訓環(huán)境、混編師資隊伍、校企合作教材建設、教學模式和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篇8

關鍵詞:天然氣 煤 甲醇 利弊分析

一、天然氣制甲醇與煤制甲醇各自的利弊

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當下,甲醇以及其下游、上游產品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制甲醇的方法工藝也日漸增多,然而煤制甲醇和天然氣制甲醇這兩種工藝依舊是最主要的制造生產甲醇的重要工藝手段。這兩種生產工藝可以說是各有千秋。本文就從生產工藝、建設成本、生產成本、產品質量以及發(fā)展前景對這兩個主要制甲醇工藝予以比較。

在生產工藝方面,煤制甲醇總體是一個氣化、變換、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及精餾、空分裝置地過程。煤制甲醇,是以煤和水蒸氣為原料生產甲醇,在這個過程中得先把煤制成煤漿,通過加入堿液調整煤漿的酸堿度,使用棒磨機或者球磨機對原煤進行煤漿氣化,相比之下球磨機磨出的煤漿粒度均勻,篩下物少,在這個過程中排出的廢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和甲醇精餾廢水 ,這些廢水可以充分利用在磨漿水;氣化就是煤漿與氧氣部分氧化制的粗合成氣,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CO、CO2等有害氣體;接下來是灰水處理;變換的過程就是把CO轉化成H2;在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雜質;低溫甲醇洗,這一過程是把制的甲醇的硫化物和雜質等脫除;甲醇合成及精餾的過程其實就是把制的甲醇進行再次凈化和優(yōu)化。煤制甲醇工藝整個過程相對于復雜,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質比較多,操作難度比較大,雜質多就導致甲醇純度相對比較低,合成的粗甲醇中雜質種類和量都比天然氣甲醇多,因此精餾難度也較大。 天然氣制甲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氣,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部分,此外還存在少量的烷烴、氮氣 與烯烴。以非催化部分氧化、蒸汽氧化等方法進行生產甲醇,蒸汽轉化法作為應用最廣的生產方法,它的生產環(huán)境是管式爐中在常壓或者加壓下進行的,在催化劑的催化下,甲烷與水蒸氣進行反應,生成甲醇以及二氧化碳等混合氣體。目前我國主要采取的是一段爐采用蒸汽轉化、兩段爐串聯(lián)工藝,可以更高效直接的生產出甲醇。這些工藝手段簡單高效,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清潔燃料莫過于這種生產工藝。

煤制甲醇工藝的建設成本,從以上的制造工藝中不難看出,該種制造工藝復雜,每一道工序需要的設備比較多,成本自然而然會比較高;天然氣制甲醇工藝流程相對比較簡單,所需設備一般都是高效的質量保證的設備,經過工序少,建設成本不高。

在生產成本上,煤碳的消耗是固定的,它的消耗量也受設備裝置和生產工藝的影響,此外煤制甲醇還需要電力的支持。煤炭、電力費用在經濟日益發(fā)展的當前費用也在日益增加,根據(jù)相關部門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煤制甲醇中,甲醇成本在1411元每噸時,原料煤的價格是350元,甲醇成本在1941元每噸時,原料煤價在600元;而在天然氣制甲醇的過程中,天然氣制造成本一般都在2000元每噸,生產成本一度在2200到2600元每噸左右徘徊,高額的天然氣價格使得用天然氣制造出來的甲醇價格也一路飆升,再加之國家相關政策的頒布天然氣制甲醇的成本在與日俱增。所以以煤為原料生產甲醇的成本都比較低,但是在生產過程由于設備的大量采用,其生產成本也在提升甚至高于天然氣制甲醇,但是從最終的產品來看,煤制甲醇的成本還是比天然氣制甲醇的低出很多。

在產品質量上不得不提倡使用天然氣制甲醇。天然氣制甲醇通過一段爐采用蒸汽轉化、兩段爐串聯(lián)工藝,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混合氣體通過化學轉化成無害氣體水、二氧化碳,再通過天然氣與二氧化碳催化轉化,在催化劑催化作用下把生成的一氧化碳轉化為碳,繼續(xù)用于生產過程。這樣既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提高了甲醇的濃度,提取了甲醇中的雜質,使甲醇的濃度達到一定的高度。而煤制甲醇過程復雜,而且設備精確度不高,產生的混合氣和雜質比較多,這就影響和降低了甲醇的純度,并且也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煤炭資源的一定程度的浪費。所以在產品質量上,天然氣制甲醇的純度遠遠高于煤制甲醇工藝。

從發(fā)展前景來看,就不得不探討下煤炭和天然氣的存貯量。天然氣相對于煤炭資源來說是一種稀缺資源,而且因為地域分布極不均勻。所以國家頒布相關政策,對于天然氣制甲醇工藝進行限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天然氣的貯存量,不致使天然氣因過度使用而消耗殆盡。而對于煤炭來說,國家目前的煤炭資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豐富,有原材料的保證,國家傾向于煤制甲醇工業(yè)會更多一些。再者,煤甲醇在市場競爭中有價格優(yōu)勢,雖然質量相比與天然氣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經濟技術的開發(fā),只要把相關技術予以改良,煤甲醇的質量會進一步的提升?,F(xiàn)行階段下,煤制甲醇工藝與煤氨裝置進行聯(lián)產,對于生產成本也是一種有效的節(jié)約。所以,煤制甲醇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還是比較客觀的。

二、天然氣與煤炭混合制甲醇發(fā)展前景

由于天然氣資源的短缺性,以及其甲醇濃度高的優(yōu)點,與煤炭資源制甲醇原材料豐富和生產效率低污染環(huán)境進行有機結合,達到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例如冬季是供暖的高峰時節(jié),此時也是天然氣供求關系最為緊張的時候,此時的天然氣供應量并不能滿足其實際使用量,所以用40%來填補天然氣不足是必然會采取的補救緩解矛盾的措施,這樣對于60%天然氣負荷使用量的現(xiàn)狀也是一種緩解。這樣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行業(yè)競爭力。天然氣和煤氣化制甲醇的新鮮氣氫/碳比分別在3.0和1.2左右,將二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最佳氫碳比2.05到2.10就會產生,這樣做可觀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對于天然氣和煤氣也是一個優(yōu)勢互補的過程。由此看來,這樣混合共同制甲醇的發(fā)展前景在國內是可觀的。

參考文獻

[1]李緒華,天然氣制甲醇現(xiàn)狀及競爭力分析[J],甲醇生產與應用,2010(2).

[2]佚名,天然氣制甲醇合成氣及進展[J],化工時刊,2007.5.

[3]佚名,煤氣化制甲醇工藝流程簡述[J] ,中國化工報,2010.6.

[4]寧魯生,甲醇生產成本,化工,2008.8.

篇9

關鍵詞:耐熱鋁合金 高強度 高導電率

0 引言

應用研究表明[1,2],采用耐熱鋁合金導線的新建線路既可以大幅增加線路的輸送容量,同時較普通導線線路可以節(jié)省5%~8%的投資。由于耐熱鋁合金導線在超高壓線路和大跨越線路上運行效果良好,因此其已經被廣泛采用。使用較為廣泛的耐熱鋁合金導線按導電率分主要有58%、60%、55%IACS等幾檔[3]。

1 耐熱鋁合金生產工藝

目前,耐熱鋁合金導線的生產主要采用連鑄連軋技術。生產工藝如下:①選料:材料的Al含量應該大于99.5%。②添加合金元素:Zr元素可以細化晶粒,提高合金的抗蠕變性能[4]和力學性能等[5,6],但會降低導電率;Ti元素可細化晶粒;Fe、Mg、Si等元素可提高合金強度。③澆注工藝:為去除雜質,鋁液在進入澆包前需進行過濾[7]。澆注時需調整冷卻方式和鑄造速度以獲得均勻的組織,防治縮孔、開裂、冷隔等鑄造缺陷[8]。④均勻化處理:為使導線獲得高強度、強耐熱性和高電導率[9],Zr需以ZrAl3彌散質點均勻的分布在晶粒內部。⑤軋制:通過軋制使金屬的形狀、尺寸和性能發(fā)生改變[10]。⑥拉制:軋制鋁合金線材經過模具,使其長度增大、截面積減小的拉伸加工過程[11]。⑦人工時效處理:時效處理可以提高合金的強度和導電率[12],同時析出適量的第二相,可以有效地增加蠕變裂紋擴展抗力[13]。⑧絞制:通過盤式或籠式絞線機將多根耐熱鋁合金單線與鋼芯(鋼絞線)絞制成鋼芯耐熱鋁合金導線。

2 生產耐熱鋁合金導線的技術問題

2.1 添加Zr對導電率的影響。添加Zr會降低合金的導電率,因此為了提高導電率,應采用適當?shù)臒峁に囀故筞r以Al3Zr析出質點的形式存在,減少α(Al)固溶體。

2.2 導線的蠕變。蠕變是通過晶內切變、位錯運動和遷動實現(xiàn)的。在導線的生產工藝中,采用熱處理工藝除了可以提高其強度、導電率、耐熱性外,還可以提高其抗蠕變性能。

2.3 導線運行溫度與弧垂。雖然添加適量的Zr提高了提高導線的耐熱性(運行溫度),但運行溫度越高電阻和導線的弧垂越大,會增加桿塔的高度和數(shù)量,會帶來經濟損失。使用高強度的殷鋼做芯線可以降低其弧垂。

2.4 Zr在Al中的存在形式。Zr的添加對耐熱鋁合金導線的導電率、強度和耐熱性等性能都有決定性影響。亞穩(wěn)B’(Al3Zr)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強化彌散體和再結晶抑制劑,其與母相失配率只0.8%,因此應對合金進行合適的均勻化處理,使Al3Zr質點分布均勻以提高合金的強度和耐熱性。

3 耐熱鋁合金導線的發(fā)展和應用

鋁合金導線于上世紀20年代,率先應用于美國、瑞士的高壓輸電線路。由于鋁合金導線的技術性能優(yōu)越,運行效果良好,特別是在超高壓線路和大跨越線路上使用效果更好,因而逐漸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隨著電力需求的不斷增大,美國、瑞士、法國等發(fā)達國家使用廣泛的使用耐熱鋁合金導線進行輸電。日本耐熱鋁合金導線的使用量更是已經達到了輸電線路總長的70%,東南亞地區(qū)在近20年來對其使用量增長迅速。

我國耐熱鋁合金導線發(fā)展與西方國家相比,應用較遲緩[14]。耐熱鋁合金導線在我國應用只有20余年的歷史。隨著相關國際標準的出臺,2005年已基本淘汰了58%IACS的耐熱鋁合金線,現(xiàn)在國產的60%IACS耐熱鋁合金導線的導電率和耐熱性能技術指標也達到了國際標準。目前,我國220 kV以上的大跨越輸電線路大多采用國產的鋼芯鋁合金導線,僅少數(shù)幾條大跨越輸電線路采用了進口的耐熱鋁合金導線。國已具備了一般耐熱導線與金具的研制和生產能力,應大力發(fā)展自主研發(fā)的具有高性價比的新型耐熱鋁合金導線。

4 結束語

導線還需具有良好的抗熱膨脹性、抗蠕變性、一定的延伸率、較好的耐蝕性等以延長其使用壽命。耐熱鋁合金導線能有效的提高輸電線路的輸電容量,節(jié)約大量工程投資,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應用和重視。新型耐熱鋁合金導線的研發(fā)需要綜合考慮導電率、強度和弧垂、蠕變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導線的綜合性能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岳怡雁.應用耐熱鋁合金導線提高輸送容量[J].吉林電力.2001(6):36-39.

[2]王天邦.常國慶.耐熱鋁合金導線在臨鋼110kV架空電力線路中的應用[J].山西電力,2003(5):59-60.

[3]黃崇祺,李文浩,丁關森,等.架空電力線路用增容導線[J].電線電纜,2005(4):9-13.

[4]杜曉東鋯對輸電鋁合金蠕變行為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1997,(10):28-29.

[5]李慧中,張新明,陳明安,等.Zr含量對2519鋁合金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J].金屬熱處理,200429(11):11-13.

[6]謝優(yōu)華,楊守杰,戴圣龍,等.含鋯鋁合金的力學性能和強化機理[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3(10):1192-1195.

[7]浦奇志,徐紹賢.超高壓500 kV架空導線的研制[J].電線電纜,2000(6):15-20.

[8]孫德勤,潘琰峰,高健,等.高強耐熱全鋁合金導線的研究與開發(fā)[J].輕合金加工技術,2006,34(8):5-8.

[9]孫海安,楊金魁,李暉.均勻化制度對導線用耐熱鋁合金電導率的影響[J].輕金屬,2002(5):58-61.

[10]潘復生,張丁非.鋁合金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11]陳寶盛.鋁合金導線的拉制工藝[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1997(5):55-58.

[12]顏建輝,彭成章.時效制度對LD31鋁合金力學性能和導電率的影響[J].礦冶工程,2004(10):73-78.

篇10

關鍵詞:主泵;國產化;工藝路線;風險;應對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77

1 背景

某核電站使用屏蔽電機泵作為反應堆冷卻劑泵,該泵制造難度大,要求高,是該核電站生產周期最長的設備,為設備供貨關鍵路徑上的物項,其供貨進度受到核電建設單位的高度重視。

隨著該型主泵國產化工作的逐步推進,國內制造廠已逐步掌握其研制及生產技術,國產化工作由兩家制造廠完成,一為屏蔽電機制造廠,負責屏蔽電機的研發(fā)與制造,二為水泵廠,負責主泵水力部件的研發(fā)、制造、泵組的組裝及最后的試驗工作;本文基于該主泵國產化工作實踐,分析了該主泵生產特點,指出了影響國產化進程的風險點,并提出了應對措施,為后續(xù)科學指導屏蔽電機主泵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意義。

2 某核電站用屏蔽電機主泵的生產特點分析

2.1 屏蔽電機主泵結構特點

該型屏蔽電機主泵相較之前二代、二代半主泵,取消了機械密封、聯(lián)軸器等復雜零部件,且整個泵通過泵殼與蒸發(fā)器下封頭出水口的焊接掛置于蒸發(fā)器底部,葉輪直接套裝于電機轉子軸上,整個泵包括電機都將作為一回路壓力邊界。相較傳統(tǒng)核主泵,該型屏蔽電機主泵電機部分的制造難度較高,新的結構形式與特點決定了泵的生產制造模式,管理要求也將不同于傳統(tǒng)主泵。

2.2 某核電站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生產模式

該型屏蔽電機主泵由水泵廠承擔總包任務,電機廠負責屏蔽電機的分包制造,兩家廠工作分工不同,工作側重點也不同。水泵廠主要負責主泵水力部件的生產工作,包括泵殼、葉輪、熱屏導葉、吸入導管、主螺栓、主螺母等水力部件及壓力邊界的制造,待電機運至水泵廠后由水泵廠和電機廠相關人員組成的組裝試驗聯(lián)合工作團隊在水泵廠開展主泵的轉子動平衡、整體裝配、臺架試驗等組裝與試驗工作。其中主泵泵殼不參與主泵的裝配工作,泵殼將提前另行發(fā)運至蒸發(fā)器廠完成與蒸發(fā)器下封頭的焊接工作。電機廠主要負責屏蔽電機的生產工作,按照定子部套、轉子部套以及飛輪部套等三條生產主線開展生產工作。

在電機與水力部件組裝前,兩廠的工作可并行開展,互不干擾。在組裝試驗階段,兩廠需抽調專業(yè)人員組建聯(lián)合工作團隊開展組裝試驗工作。

3 某核電站用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制造工藝路線分析

對該型屏蔽電機主泵的工藝路線分析應基于其生產特點進行,分為兩個階段:在主泵組裝前,應著重研究兩廠各自的生產任務;在主泵組裝開始及后續(xù)試驗過程,應著重研究主泵組裝試驗聯(lián)合工作團隊的工作任務。

3.1 主泵組裝前的生產工藝路線分析

3.1.1 電機生產工藝路線分析

該型屏蔽電機的生產可分為三大部套的生產,分別為電機定子部套,電機轉子部套,電機飛輪部套。三個部套可并行單獨生產,相互沒有前置工序關系。

定子部套生產共需經歷定子鐵芯裝配、定子繞組初裝配、定子繞組終裝配、定子繞組VPI、定子初裝配、定子最終裝配(1)、定子最終裝配(2)等7項關鍵路徑工序。

在每項關鍵工序前,皆有若干非關鍵路徑工序,完成這些非關鍵路徑工序是執(zhí)行下一步關鍵路徑工序的前提。例如在定子繞組VPI之前,需保證質量計劃已編制完成、定子真空浸漆設備就位、定子機座加熱爐可用、上下鐵芯支撐環(huán)均完成裝配、RTD熱電偶均安裝至定子鐵芯中。

轉子部套與飛輪部套生產工藝過程相對定子部套生產工藝過程簡單,轉子部套生產主要包括轉子軸加工、轉子鐵芯裝壓、轉子初裝配、轉子最終裝配等工序。

飛輪部套生產主要包括飛輪輪轂加工,上下飛輪初裝配、上下飛輪終裝配等工序,在轉子部套與飛輪部套各自生產完畢后,在電機廠內完成轉子部套與上下飛輪的裝配工作,裝配完成后整體進行包裝出廠,至泵廠安裝葉輪后進行整個轉子的整體動平衡。

3.1.2 水力部件生產工藝路線分析

泵廠在組裝試驗開始前的生產工作主要有泵殼的制造、葉輪的制造,熱屏導葉的制造、主螺栓/主螺母的制造等單項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工作,其中泵殼將提前發(fā)運至蒸汽發(fā)生器廠進行與蒸發(fā)器下封頭的焊接,因此泵殼的進度計劃并不影響主泵后續(xù)的組裝及試驗工作,具備一定獨立性。

葉輪、熱屏導葉、主螺栓/主螺母等其他單件零部件的制造工作相對獨立,在與電機裝配前,水力部件之間并不存在裝配關系,給車間安排生產排產帶來了一定的靈活性。

3.2 裝配及試驗工藝路線分析

電機定子部套、轉子部套、飛輪部套完工后,電機廠將以上部套運至水泵廠,由水泵廠及電機廠組成的聯(lián)合裝配團隊完成主泵的總裝工作后開展相關試驗。在水泵廠開展的主泵最終組裝及試驗工作主要包括:轉子動平衡、整泵組裝、主泵試驗、拆解檢查等工作。

4 影響該型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進程的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4.1 風險分析

基于該型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工作多年的經驗,本文對后續(xù)可能會影響主泵生產進度的風險進行分析歸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1 人員能力素質因素

雖然通過依托項目的鍛煉,國內已經培養(yǎng)了一批滿足該型主泵生產要求的合格人員,但從事該型屏蔽電機主泵生產工作的人員總量仍然較少,從事某些要求比較高的特殊工藝操作人員更為稀缺,一旦由于某種原因,該操作人員產生工作變動,而其他操作人員能力尚不足以滿足生產需求時,該工序的生產過程將受到影響,如果進一步影響到關鍵路徑,則會導致整體生產進度的拖期。

4.1.2 原材料的供應

由于該型主泵的設計規(guī)范書對該泵的設計壽命明確提出了的60年的設計壽命,因此該泵在設計選材時選用的材料性能均達到其相關領域的頂尖水平,尤其是屏蔽電機部分材料的國產化難度較大,一方面產品性能要求高,另一方面需求量小,國內相關企業(yè)對這些材料的研制意愿是否強烈決定了該基礎材料的攻關進程,進而影響著主泵國產化生產進度。

4.1.3 生產過程中NCR的處理能力

屏蔽電機主泵生產難度較大,部分零部件供貨所涉及的供應鏈較長,多數(shù)國內供應商/分包商均為首次對于屏蔽電機主泵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貨,受生產經驗、生產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NCR,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及程序的要求,對于重要NCR的關閉需要層層審批,逐級提出整改意見與要求,一個重大NCR的關閉過程,往往伴隨著不斷的論證與證明,而國內相關企業(yè)對相關領域的研究還不深刻,在處理某些NCR時所耗費的時間比較長,進而影響到生產進度。

4.2 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原因分析,主泵制造廠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減少風險項的發(fā)生:

(1)通過首臺國產化主泵的制造,著力培養(yǎng)一批具備良好核安全文化意識的高技能操作者、技術工作者和管理者,打造一支穩(wěn)定的能適應主泵國產化工作要求的研制及生產隊伍,重視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培養(yǎng),進行人才梯隊建設;

(2)提高原材料國產率,一方面開展金屬、非金屬基礎材料學科的攻關,提高基礎材料的國產研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國內相關企業(yè)生產的積極性,提升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的能力,促進國內產學研良性互動發(fā)展;

(3)提升制造企業(yè)處理NCR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制造企業(yè)自身在提升對屏蔽電機主泵設計要求的認識,提升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認真吸取同行業(yè)在同類問題處理經驗,做好經驗反饋工作;另一方面,應組建一支涵蓋多學科跨專業(yè)的外部專家隊伍,探索針對屏蔽電機主泵問題處理的外部專家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國內相關科研院所,企事業(yè)單位的技術優(yōu)勢,集中有效資源攻克屏蔽電機主泵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題。

5 總結

當前盡管該型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目標尚未實現(xiàn),但是,我們應清醒認識到生產該型屏蔽電機主泵的高技術要求與我們相應生產制造能力經驗的欠缺仍為主要矛盾,國產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過去幾年的國產化工作,相關制造廠已積累了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對與相關零部件制造、泵體組裝、試驗 等工藝過程均有了經驗積累,具備了獨立開展屏蔽電機主泵設計、生產及試驗的能力。

需注意的是,即便將來國內制造廠實現(xiàn)了首臺該型屏蔽電機主泵國產化工作,鑒于其對生產技術水平的較高要求,國內相關廠家在后續(xù)生產屏蔽電機主泵的過程中仍需嚴格按照各項設計、制造、裝配及試驗指標的要求開展相關工作,做好核安全文化的宣貫與學習,嚴格貫徹核安全文化及核電質保要求,把控生產質量關,唯有保障了產品質量這一前提,才能實現(xiàn)主泵國產化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孫漢虹.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202-211.

[2]莊亞平.AP1000屏蔽泵的應用分析[J].電力建設,2010(11):98-101.

[3]林誠格.非能動安全先進核電廠AP1000[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122-128.